其他資訊

小男孩小泰撿到一隻流浪貓,小泰做什麼事都跟牠一起,所有吃的東西都分牠一半。可是,這隻小不點貓越長越胖、越長越胖,家裡養不下了,小泰的媽媽只好送牠到動物園。小泰很思念小貓,小貓也為了小泰不吃不喝、日漸消瘦,最後終於穿過了柵欄,跑回家與小泰團聚。

作者山本松子本身是一位愛貓人,所以她的故事情節,深深地抓住了貓與主人之間那種彼此依賴、互相分享的溫暖情感,畫面上,小不點逐漸變胖的過程也充滿趣味(小泰每天幫牠量體重、量身高,原本和小不點一起睡的小泰,最後也被這隻「巨貓」給擠得掉下床鋪)。

這是一本溫柔可愛的繪本,整個故事充滿戲劇性的變化,能引起小讀者期待的心情。而書中所傳達出小男孩與小貓之間的深厚感情,更能夠帶給人溫暖的感受。

作/繪者簡介

山本松子

1924年生於日本北海道函館。跟隨富田通雄、松山文雄學畫。她立志成為油畫家,但是在松山文雄的建議下,進入繪本的插畫世界。1947年開始從事「少女之友」(實業之日本社)的插畫工作,《小泰的小小貓》(1970年,白楊社)是她的第一本創作繪本。主要的作品有《第一次看家》(1978年,岩崎書店)、《夏天的客人》(1980年,新日本出版)、《爸媽是我的最愛》(三冊一套的套書,1983年,金之星社)、「山本松子系列繪本」(共十冊,1976?1981年,白楊社)、《我會一個人睡》(1984年,福祿貝爾館)等多本,另外,出版有《山本松子畫集》(1977年,岩崎書店)。

以溫暖、充滿愛心的眼光來描繪身邊孩童的世界,以及日常的孩童生活,是山本松子創作的一大特徵。她作品中的人物絕大多數是一般的孩童。她瘦肚子方法筆下大眼睛、圓臉的可愛女童表情,極為開朗、活潑,作者自認那是她的自畫像。

山本松子現任「日本兒童出版美術家連盟」理事。

譯者簡介

林文茜

日本國立兵庫教育大學碩士。留日期間主修日本兒童文學,1998年9月以客座研究員的身分,應聘於大阪國際兒童文學館,從事為期一年的兒童文學研究工作。返臺後,和多位國內兒童文學界的同好共組「月曜日兒童文學非常小組」,定期討論日本兒童文學作品,並希望翻譯、介紹優秀的日本童書給臺灣讀者。

曾任淡江大學日文系、新埔技術學院等校兼任講師,現為仁德醫專應用外語科專任講師,著有兒童文學研究論文數篇,使用中、日文發表於臺灣及日本的學報上,並陸續發表與日本兒童文學相關之文章,刊登於《國語日報》、《小作家》雜誌、《兒童文學家》。

  • 出版社:小魯文化

    新功能介紹

  • 出版日期:2006/12/10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
其他新聞













▲從世界的香港,逐漸變成中國的香港,它像被餵養的老虎,失去競爭力(圖/商業周刊提供)

文/康育萍、楊少強

中環,香港政經中心,舉凡政府總部、立法會、國際金融中心(IFC),都聚集於此。「以前到中環的高級餐廳,大家碰面說的是:『Good morning!』現在變成:『早上好!」一位香港資深財經記者如此描繪當地人群組成的改變。

中資執掌香港金融業,成為現在香港金融人最常議論的話題。





中環外商招牌變少了

投顧嘆:「從世界盃變踢中國盃」

回歸前,香港的10大上市輔導券商,全都是外資與港商,如今卻只剩下美林一家外資,其餘皆是中資券商。

回歸初期,香港股市掛牌的企業中,仍有一半是外商,一半是香港本地、東南亞華商;但目前已有超過一半是中資企業,外資剩不到三成。一位外資銀行投顧分析師就用香港人最愛的足球運動比喻,「以前香港踢的是世界盃,現在踢中國盃了。」

過去30年,香港一直做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窗口,連深圳今日製造業基礎,也是港商在1980年代打下。但,當中港經濟緊密融合,未來,香港究竟要做「世界的香港」還是「中國的香港」?

若香港選擇成為後者,原本公平公開、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則,是否會因為中國而改變?

中國潛規則滲透金融圈

對沖基金經理:港人要公平競爭

「香港人要的是fair play(公平競爭),」資深對沖基金經理錢志健說,支持「佔中」的他,曾在去年參選香港交易所董事,卻罕見的遭到港交所公開發函要股東別投他。

他擔憂,當香港過度依賴中國,上至政府、下至企業,決策都會以中資為優先,有中國背景的企業也較容易獲得融資,「他們會說『幫我搞定』,黑色也會變白色。」

自英國時期建立的法治,是香港傲視亞洲的特色,如今卻已遭到動搖。

20年來,香港人看著法治受到北京干預、國際化特色變淡、新聞自由度在國際排名評比惡化,甚至擔心從小到大說的粵語、寫的繁體字,也會消失在記憶中。

香港新任特首林鄭月娥在上任前接受訪問時說,未來會在幼童階段,就培養香港人「我是中國人」的觀念。

2008年,港府開始推行「普教中」政策,建議中小學使用普通話來教中文,取代香港人慣用的粵語,但是政策推行近10年,香港人願意使用普通話的比率卻不到2%,比英語還少。

「有時候看到穿香港學校制服的小學生聚在一起,講的卻是普通話而不是粵語,那種感覺很驚訝,我們是香港人,會不會有天連自己的母語都不能說?」1997年出生、目前正就讀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系的朱安妮難過的說。

今年5月,《商業周刊》赴深圳採訪,途中遇到一位在中資電子大廠工作的「老深圳」,他來深圳超過10年,見證香港、深圳競爭關係演變。

問他港深兩城,未來誰勝誰負?他不假思索的回答,「香港還有的一切優惠,都是中國政府給的,如果不給,香港什麼也不是。」

這番話雖然不盡正確,卻也充分反映出,當中港地位此長彼消,中國人看待香港的態度。

香港終須做出取捨。最怕的是沒有明確的方向,想要腳踏兩條船,結果恐怕會是國際化地位繼續下降,中國化也比不上其他中國城市,落得兩頭皆空。

雖然,距離鄧小平承諾「一國兩制,50年不變」期限還有30年時間,但是香港人在前20年早就感受巨變。現在的香港,已經沒有猶豫的空間。

【更多報導 】

美國女婿看台灣:「住在這裡」像天堂,但「在這工作」,真是一無是處

排隊3小時吃一蘭拉麵?台灣年輕人心聲:工作多做多累,下班不玩樂打卡不然要幹嘛

名嘴癌逝,一個殘酷事實:以陳立宏的案例,什麼普通保險都幫不了忙!

低潮時花11天從台北走回台南...盧廣仲一年後體悟:過好今天,可以為明天的自己打氣

濕氣排不掉,久了就變「脂肪肝」!中醫師:2種食物別再吃,甩開濕滑黏稠的體內廢物

※精彩全文,詳見《商業周刊》。

※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






#NEWS_CONTENT_2#













▲福字「是正是反」也大有學問。(圖/記者李毓康攝,下同)

大陸中心/綜合報導

春節到,許多家庭都會在門口倒貼福字,又有著「福到」的含意。然而,大陸民俗專家王作楫卻認為「這是絕對原則性錯誤」,他以3個說法來解釋自己的觀點,若用福字的部首來解構這個字的含意,正確理解後,就更不應該倒貼,「你把它顛倒黑白調過來使用,這是對文字的極大不尊重!」

有感於現在還有許多人把福字倒貼在牆上,王作楫表示,這其實代表大家並不理解中國傳統文化;他說明,中國的傳統文化符號有兩個,一個是圓,另一個則為方,合起來就是「天圓地方」,而記載著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方塊字,若把它倒過來使用,就是對文化的不尊重。

其二,王作楫提到,福字的部首「示字部」有表示、展示的意思,右半部則由「一、口、田」這三個字組成,便秘穴道按摩指壓圖深入來看,一就代表房樑,有房就有人口,而為了生活,也要有田來耕種,此外,田字也象徵人有穩定的工作,「這字太講理了!」因此,把這樣一個帶有福氣的字倒貼,其實是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。

▲王作楫認為,倒貼福字是不正確的做法。圖為示意圖。

其三,影片中,有人好奇詢問,把福字倒貼,不就代表「福到」嗎?王作楫則說,倒貼這個動作是「倒」,而不是「到」,等同於把福像垃圾一樣倒掉了,這兩者是有區別的,「那是倒掉的『倒』,它不是來到的『到」阿。」

至於福字究竟能不能倒貼?王作楫說,傳統文化中確實有倒貼的時刻,但應該貼在垃圾桶上,這代表把充滿細菌的垃圾倒掉,「這叫扔災,要把災難扔出去,另外這些東西都是廢物,它顯得你特別貧窮...我們倒垃圾的時候是不是福正了?你把災跟貧窮扔掉,福才到了。」

對此,網友看法兩極,有人認同王作楫的說法;但也有人覺得,其實不管福字要怎麼貼,過年開心就好,且民俗應該與時俱進,多數人都已經習慣這樣倒貼,「我們家聽我姥姥的,倒著貼這麼多年了,老人既然覺得倒著貼有好兆頭就順從老人的意思吧。」







FD4317FAE23F58CD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jp22fd4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